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医疗 > 特色技术
让慢性中耳炎患者“重塑新声”——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开展听骨链重建技术
时间:2025-07-01     来源:吉林省一汽总医院
  什么是听骨链
  在我们的耳朵里藏着守护声音的小卫士,它们是3块米粒大小的骨头——听骨。它们虽然微小,却在声音传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分别为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像锁扣一样相互连接,当外界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会像鼓面一样振动,听骨接力传递这份振动,并把振动放大22倍以上,再“运送”到内耳。内耳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最后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我们才能“听懂”声音。

  大多数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可能因长期炎症的反复发生导致听骨粘连及缺失。另外,先天畸形或外伤等也可能使听骨“损伤”,使声音放大和传递的功能减弱,出现听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像隔着棉花听声音一样模糊不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右图)
  什么是听骨链重建术

  听骨链重建术是一种通过修复或替换中耳听骨链结构,恢复声音传导功能、改善听力的先进的耳鼻咽喉科手术方式。当听骨链因病变或损伤出现传导障碍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清除局部病灶后,通过植入人工听骨(如钛合金听骨、生物材料听骨等)或利用自体组织(如砧骨、软骨)重建听骨链连接,恢复声音传导效率,提升听力水平。


  听骨链重建术特点
  1.精准修复,显著提升听力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精准定位病变部位,根据患者听骨损伤程度选择个性化重建方案,术后多数患者听力可获得明显改善。
  2.保留原有结构,植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
  尽可能保留健康耳部组织,减少对中耳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手术风险较低。人工听骨材料多为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医用级材质(如钛合金、羟基磷灰石),无排异反应,可长期稳定存在于体内,并发症少。
  3.微创操作,恢复较快
  手术切口小(多经耳内镜或显微镜完成),创伤轻,术后1-2周即可出院,多数患者1-3个月听力逐步稳定。
  手术适应人群
  1.病因范围
  (1)慢性中耳炎导致听骨链破坏患者。
  (2)耳部外伤(如颞骨骨折)引起听骨脱位或断裂患者。
  (3)先天性听骨链发育异常患者(如镫骨缺如)。
  2.听力要求
  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耳聋,气骨导差≥20分贝(具体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
  3.身体条件
  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耳部无急性感染(需炎症控制2周以上再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
  1.用药与复查
  (1)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及口服消炎药,两种药物间隔10分钟使用。
  (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定期复查听力及术腔恢复情况,之后每年随访一次。
  2.日常护理
  (1)术后1个月内避免耳道进水,洗头、洗澡时可用棉球轻轻堵塞外耳道口。
  (2)避免用力擤鼻涕、咳嗽,防止气压冲击中耳腔影响愈合。
  3.生活习惯
  (1)术后3个月内避免乘坐飞机、潜水,防止气压变化损伤重建听骨。
  (2)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证充足睡眠。
  4.听力保护
  远离噪声环境,必要时佩戴耳塞。